热点资讯
专业股票配资平台 你的位置:在线股票配资网_线上股票配资开户_专业股票配资平台 > 专业股票配资平台 > 正规配资 多地出现“生源危机”,为何大湾区学校能持续上新?|珠三角观察
正规配资 多地出现“生源危机”,为何大湾区学校能持续上新?|珠三角观察发布日期:2024-10-18 22:12    点击次数:188

正规配资 多地出现“生源危机”,为何大湾区学校能持续上新?|珠三角观察

又是一年开学季,但是各地媒体都敏锐地发现了一个新的趋势:多省幼儿园和小学出现了“生源危机”,一些学校被关停。

澎湃新闻通过梳理各地《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等文件,从已披露2023年学前教育情况的150个城市中发现,有80%的城市在2023年出现了幼儿园数量减少的情况。而其余幼儿园数量不减反增的,主要是一线、新一线或省会城市。

21世纪经济报道也通过梳理发现,近期多地公布的2024年秋季小学招生计划和预估人数,普遍比上年减少。

如果将视野拉长一点,这种趋势在一些省份更加明显。比如东三省过去12年小学生合计减少了127.27万人,十年间总计消失了6800余所小学。在人口大省河南,2023年至2027年小学学龄人口、在校生预计减少了390万人,降幅超过20%。

新学年开学,珠三角一批新学校启用。图为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

而这份萧瑟的寒意,在粤港澳大湾区似乎感觉不到。

从8月开始,珠三角陆续揭牌一批新学校。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秋季九市至少有106家新建学校(幼儿园)正式开学,迎接首批新生,其中约70家是中小学校。

越来越多经济分析把中小学生数量视为研究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这意味有一群中青年爸妈拖家带口将成为城市的常住人口。不断新建学校的背后,是大湾区全国第一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对外来人口超强的吸引力,这两个因素对城市群未来发展的动能至关重要。

逆势上新:学校数量不减反增

学校出现生源危机早有预警。今年3月,教育部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中提到,2023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9.83万所,比上年下降3.9%;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91亿人,比上年下降0.52%。其主要原因是出生人口下滑。

然而珠三角加码基础教育学位,也早在计划之中。

今年初,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提出,广东将构建适应学龄人口规模变化的基础教育学位供给动态调整机制,抓好城乡中小学校布局调整。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朱孔军曾公布一组数据:“十四五”期间,全省计划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438万个,近三年来全省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约386万个。也就是说,今明两年,广东还会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52万个左右。

这个体量,放眼全国都是少见。

在其他省份出现“生源危机”的大趋势下,珠三角还要追加超过50万个学位,确实不简单。根据媒体公开报道,这个秋季九市“上新”学校(幼儿园)至少106家,还不包括原有学校改扩建新增的学位。

九城中建校最“疯狂”的当属深圳。今年深圳在建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公办普通高中、高校项目近160个,秋季开学新增基础教育学位达到9万个。仅仅坪山一个区,这个秋天就有4所义务教育学校、9所幼儿园开学迎新,可提供学位13500个。

而这并不是一个特殊的秋天。

在2022年,深圳全年就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校178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20万个。2023年又新建和改扩建的188所学校项目,新增基础教育学位约20万个。今年深圳计划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30所以上,新增各类基础教育学位17万个。

这意味着,短短3年时间,深圳创造出了57万个学位,比整个广东2022年新增的学位还要多。

为什么深圳如此汲汲于新增学位,整个珠三角又是基于什么背景和目的,埋头扩张基础教育规模?

双料冠军:搞钱和生娃都是全国第一

学校数量增减背后最直接的原因,是适龄人口的变化。

2023年,广东常住人口达1.27亿人,较2022年增长49万人,连续18年蝉联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其中珠三角常住人口增加40.33万人,占全省增量的八成以上,人口聚集效应明显。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一旦进入工业化后期社会,人口出生率均会明显的下降趋势。

2022年,美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7,法国为1.8,2023年韩国总和生育率降至0.72,日本为1.2,均远低于为确保全国人口数量稳定所需的2.1。

在国内,今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人口数据:2023年末全国人口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比上年减少5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

广东在经济总量和人口出生率方面成为全国的双料冠军。

两个因素促成了这个结果:一是广东人爱结婚生娃,二是外来人口都爱“发财来广东”。

去年,广东出生人口103万人,连续四年成为唯一出生人口超100万的省份,连续六年成为全国第一生育大省。往前推到结婚环节,广东去年的结婚登记数也达到了63.2万对,上涨约10.29%,实现了5年来首次回升。

数据来源:各省统计局

广东不仅有爱情,还有面包。

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无疑是强劲的,这种趋势在珠三角4座万亿级城市中尤为明显。去年,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四城的常住人口增量位列全省前四,分别为12.83万、9.29万、6.31万、4.83万。

珠三角“人气”长盛不衰,但伴随而来的适龄儿童入学需求激增,叠加“二孩”入学高峰到来,使得城市群教育资源供给告急。

深圳是最典型的城市。改革开放40多年,深圳常住人口增长了约42倍,每年新增人口超过40万。人口红利给深圳经济带来强劲的发展动力,深圳也由此成为全国人口最年轻的城市,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仅32.5岁,比全国平均年龄年轻6.3岁。

但当这代深圳年轻人到了适婚适育年纪,城市的教育问题变得突出。

从2019年开始,珠三角多座城市拉响了学位预警的信号。比如深圳教育部门曾测算,到2020年当地小一学位缺口将达到4.95万个。今年初,广州有4个区发布学位预警信息。东莞松山湖发布通告称,园区公办小学学位持续紧张。

新生开学。

南方城市智库发布的近两年《珠三角高质量发展报告》均显示,2021年万人专任教师数量指标上,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城市群分别为110、112、87人。大湾区在教育这一民生重点领域,差距比较明显。

过去10年,大湾区人口净增了1800万。当人口快速流入,基本公共服务短期内不能匹配,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但填上学位缺口,补上教育短板,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走在前列的大湾区对此自然高度重视。

长线投资:人力资本是战略竞争力

犹记得今年初春运,一趟趟返岗专车驶向珠三角。来自贵州遵义的喻卫星道出了工友们的初衷:来广东就业机会多,发展机会多,涨工资机会多。

广东是异地务工人员大省。今年初,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计数据显示,全省异地务工人员规模超过4300万,其中外省在粤务工人员约2400万。这与广东过去20多年,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密不可分。

“过去对于普通劳动力的吸纳,可能是为了解决产业发展所需,现在则是为解决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所需。”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谌新民指出,对于流动人口及其后代,是一种长远的人力资本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关乎未来广东产业的长久竞争力。

在后全球化的时代,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人口持续向经济发达城市群集聚的趋势不可逆转。人口已经成为比资本更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四大湾区在2012—2022年间,人口总量都呈增加趋势。其中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增加了近2200万,增速排名第一。

来源:南方城市智库《珠三角高质量发展报告》

在全国范围来看,多座城市出台了各种吸引人才的政策,开启“抢人大战”,大湾区和长三角间尤为激烈。

比如,深圳对新引进入户35岁以下的博士毕业生、境内外知名高校硕士及本科毕业生,分别给予相应生活补贴。杭州更是“放大招”,凡是来杭州的应届毕业生就能领生活补贴,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10万元。2013—2023年间,广东常住人口增长了超过2000万,浙江增长840多万,是过去十年人口增长的赢家。

如何让这些城市建设者及其后代来得了、留得下,成为城市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以及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消费潜力?广东是全国净流入人口头部省份,也是随迁子女入学最多的省份。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资源,无疑是留人的一张王牌。

除了吸引毕业生外,广东引进的目标人群还包括35岁以上、50岁以下的中青年。这群人,不少是各行各业的骨干和中层,也处于家庭和人生的稳定期,成了家养了娃,对城市有归属感,不容易轻易离开。

据媒体报道,名为Flow Computing的芬兰公司宣布新的研究成果,成功研发出全新的芯片,可以让CPU性能翻倍,而且可以通过软件优化性能提高最多100倍。该芯片技术涉及一个配套芯片,不产生额外功耗或者更多热量的情况下,能实时优化处理任务,将传统的串行处理转变为并行操作。这种变化就好比将中央处理器从单车道扩展到多车道高速公路,从而提高了效率和处理速度。

广州一年级新生入学礼。

在外来人口比重较高的城市和区域,这种“抢人”模式已经成为共识。广州白云区,城乡接合部很多,非户籍人口占比高。今年秋季新学期,辖内13所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新学校(校区)正式启用,累计新增优质学位1万多个。东莞,打工人的天堂,外来人口占到了七成。今年秋季东莞新增学位超过2万个,在全国不少地方乡镇生源减少的背景下,东莞很多镇街还在新建镇域小学中学,给外来务工者子女提供最贴心的教育服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随着这一改革的推进,未来落户大湾区的外来人口数量还将继续增加。珠三角埋头新建学校,正为迎接这场改革准备了更多学位,为区域的人才吸引力、凝聚力和粘合力追加了砝码,为大湾区持续产生“人口红利”“人才红利”积蓄了动能。

“旺丁”的大湾区,有了长远“旺财”的资本。

采写:南方+记者 李霭莹

统筹:何山

正规配资